我国中下层社会的经济和金融活动五花八门,充满各种引人入迷的花招,有些伎俩使广大民众落入陷阱而不自知。等发觉上当受骗,诉诸法律也很难追回全部损失,以致悔恨莫及。
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去年发生的“第一旅行社”(First Travel)案。该旅行社专司处理伊斯兰教众朝圣事务,收费低廉。然而旅费缴妥后,数千朝圣报名者却未被安排起程。东窗事发后,广大朝圣者愿望落空,受骗款项近一万亿盾。最终经法庭判决也只能没收旅行社不动产与银行少量存款200多亿盾。受骗民众呼天呛地,也徒呼奈何。
此外,社会上也有不少通过网络进行类似合作社的“征款付息”活动。由于所得利息超高,不少社会人士纷纷将钱送上。等发觉上当,骗徒已逃之夭夭。后虽经处理法办,钱却取不回来。这类骗术层出不穷,专找贪婪者下手。
如果上述为骗案,是无视法规的“私家”骗徒所搞,另有发生在国营保险公司Jiwa Sraya身上的“乌龙”案,却更令人难于想象。
所谓“保险”公司,尤其是国营的,理当是最保险不过的。然而当人们将钱用于购买该保险公司直接或通过各家银行兜售的各种“保险券”,以获取些许利息时,原先顺利无事,后来便出了问题。
国营保险公司自2006年所作的年终财务报告,尽是年年获万亿盾的盈利。直至2018年才突然曝出亏蚀的讯息,以致无法偿付数万参加保险者的利息,引发社会哗然。
据初步了觧,原来保险公司将征集的大批款项用以购买“不入流”的各种企业的股票。其后股票一落千丈,保险公司也因此血本无归,蒙受大亏蚀,将保险顾主们的钱花光了,以致连利息都还不起。而年终报告中尽说赚大钱盈大利却是虚报,是为保存国营公司脸面。
最近报告称,国家保险公司共遭近20万亿盾的亏损。国企部门已将案件交给最高检察署审查,以查出是哪些人长期以来作出购买股票的决策?业内专家认为保险公司的一切运作都有白底黑字的记录恁据,违法贪污者绝不可能逃出法网。
国企部门目前正在加紧整顿下属各企业。相关机构想方设法寻找新的投资者,以挽救国家保险公司的正常运作,偿付客户们的利息以及保险存款。
不同于其它各种社会诈骗案,国企部门必会尽量妥善处理国家保险公司上述案件。因为国家的信誉重于一切,千万不能让人们感到连国家的保险公司也不保险,动摇民众对国家的信任。
金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