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善于把雨水储存下来,就无需为长时间的旱季而担忧。这是印尼这个热带国家老一辈人的假定。在印度尼西亚大辞典里,假定的意思是作为争议点的不需要去加予证实必定是对的。
这意味着,我们理应相信正确的理论,储存雨水,当干旱或旱季,甚至长时间的旱季到来时,将带来很多好处。我们只懂得这个道理,事实上却不愿或不善于在雨季时分储存雨水。
然而,现实经常是相反的。面对大量雨水,我们不是不去储存或良好掌控它,反而放任雨水变成水灾。使我们面临双重灾难,当雨季到来时闹水灾,旱季时闹旱灾。
我们总是在灾难出现在眼前时才慌乱应对,采取见招拆招的手法。不论是政府或者社会,作出的应对措施趋向于短暂和迟缓的,根本没有效益,而且尽力掩饰有关者的毫无准备。
当我们通过南丹格朗气象站解读气象与地球物理机构的警告时,我们应该懂得万登和雅加达区域将遭受干旱灾难。这个警告称,万登和雅加达大部分区域在60天内大约有20天处于干旱。
在努山打拉群岛很多地方有可能将出现相同的现象。若国人养成储存雨水的习惯,面对干旱灾难就不会过分担忧,或至少能够将灾害降到最低。
这一切其实指出我国需要应对长时间的干旱。印尼灾难专家联合会曾经建议政府在每个地区盘点水资源的潜力。这个数据对认识每个地方应对干旱能力是重要的。同时,政府应该努力确保良好利用土地和维护环保的可持续性。护理好森林,因为森林是地下最大的储水资源。在技术层面,中央或地方政府也有责任兴建或复兴水库、湖泊等等。
另一方面,应该发动社会自力更生地管理好地下水储存。比如每个住家种植至少一棵树。接着再号召每个住家备有蓄水井或开挖生态洞(Biopori)。
我国应该能够作好这一切,因为我们有完整的克服灾难的相关机构。从预测、应对直到克服,这些机构不仅在中央,而且也分布在各地区。
有了这些资本,不应在出现干旱时还依赖像现在这种临急应付方式。其实,干旱和它的影响不是新的问题。这是每年例常出现的现象。
是故,我们应把重点关注在防止和应对方面,而当这个司空见惯的现象一出现并变成灾难,我们就不至于惊慌失措!
《印尼媒体报》2019/8/24,一方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