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东区文协定期举办的郊游活动。此次活动,主要是去茉莉芬“惠荣宫”膜拜妈祖和参访“茉华三语国民学校”。8月3日(星期六)上午9时30分,我们一行24人从泗水乘坐的中巴,已经顺利抵达茉莉芬市。在“惠荣宫”妈祖庙与来自玛琅、勿里达和谏义里的文友们会合。庙堂理监事韩和源、吴德平、陈秋良等数十人在大门迎接,并一起合影留念。
妈祖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伴随着先人的步伐,飘洋过海,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落地生根。千百年来,妈祖文化深入人心,成为华夏儿女的文化纽带。据介绍,“惠荣宫”妈祖庙已有133年的历史。理事阵容浩大,团结精神可嘉。茉莉芬“惠荣宫”和华文教育始终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街对面就是前“茉莉芬华侨中小学”,当年各项活动都在“惠荣宫”旁的运动场举行。为了不让中华文化失传,茉莉芬华人不曾停下脚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重视下一代的道德教育。弘扬妈祖文化,就是发挥慈悲、大爱、奉献精神。复兴华教也是从庙堂开始。基本上,庙堂的理事也就是“茉华三语学校基金会”的创办人、校董、顾问、辅导委员会、监察委员会……为了共同的目标,大家齐心合力,任劳任怨,不计得失,共同努力,推动年轻人传承中华文化。
据小吴(吴德平)说,32年的中华文化封杀,并没有割断华夏传统文化的血脉。2004年在泗水召开的华文教育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对建立三语兼教、三语并重的学校达成共识。2004年7月19日,茉莉芬“茉华三语学校”、泗水“新中三语学校”、峇厘“文桥三语学校”同日开学。2006年在茉莉芬召开第一次会议,进一步加强各三语学校之间的联系与协作,为三语学校在印尼的发展起作巨大的推动作用。后来在印尼各地举行了多次会议,才成立印尼三语学校协会,更好地推动三语学校的发展。此后,印尼华文教育枯木逢春,开始向正规国民教育转变。中断了30多年的华文教学,终于在印尼这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找到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土壤与环境。
三语国民学校是印尼华人社会经历了32年禁令之后,兴办的正规学校,三语学校具有社会政治意义,但也具有管理的难度。在两个多小时的参观访问中,《千岛日报》社长吴萌暄、印尼东区文协主席范忍英、东区文协副主席林玉瑛、茉华三语学校监察吴德平、统筹主任吴宝玲、校董、校长等都先后讲话。据了解,已故林宏庆先生多年来为传承中华文化作出积极贡献。林夫人黄桂兰女士继承夫君遗志,无私借出4765平方米的地皮用以建校。在当地广大华裔人士的大力支持下,一间稍具规模的茉莉芬三语国民学校终于在2007年竣工。学校是一栋三层式建筑,一楼幼儿班及小学教室,二楼初中教室,三楼正在扩建,将修建室内运动场、礼堂和教师宿舍。36间教室,配备有图书室、会议室、舞蹈室、音乐室、医疗室等,此外还配有宽阔的操场。现今约300名学生,50余位教师。该校注重品德教育,很多友族子女也前来就读。印尼步入改革开放时代。“茉华三语国民学校”不断吸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强调教育国际化,特别是重视中华传统道德。依托三语学校,共同负起振兴印尼华教的重任。通过复办,当年茉莉芬两间华校的生命得到延续。小小的茉莉花,扑鼻的芬香。一批一批挂蕾,不畏风雨,坚强绽放。永远成为茉莉芬市一幅令人赞叹的靓丽风景。
中午12时30分,宾主互赠纪念品,拍了全体照之后,访问结束。茉华基金会理事们尽地主之谊,在市内“独立酒店”招待我们吃午餐。接着共赴Ngebel天然湖旅游区,Ngebel湖位于茉莉芬和波诺罗果市交接处的Wilis山脚下,是值得游览的旅游景点。周围有许多小旅馆、小餐馆。除了水上游戏,游客还可以在此享用当地美食。夕阳开始西下,橙色的天空、浅蓝的湖水、远处的青山绿树,相互辉映,呈现一片大自然美景,使我们忘了生活的不快,忘了旅途的疲累。宾主欢聚一堂,共享短暂永恒的友情,愉快难忘的周末。
下午5时,共进晚餐后,郊游活动结束。在此,我再一次代表印尼东区文协衷心感谢“茉华三语国民学校”的校董、理事、青年、教师的热情招待,特别要感谢黄桂兰女士特地准备丰富的午餐、美味晚餐和许多零食。最后我还要说,两百多年来,华教的生存是争取回来的,是全靠华社精英不怕牺牲,反抗打压而保存下来的,绝对不可能由当权者开恩施舍,我们不能等待“糖果”从天而降,只能跟随前贤脚步,一步一个脚印,坚持走下去。15年来“茉华”可谓是摸石过河,前路漫漫,任重而道远,希望大家继续为华教做出贡献,希望“茉华三语国民学校”越办越好,为国家培养更多栋梁之才,让茉莉芬市的上空,永远散发茉莉花的芳香。
当晚10时,我们平安回到泗水。临别,范忍英主席还是那句话:岁月不饶人,保重身体,珍惜今天,握住明天,希望文友们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吴萌暄说,支持我们的华文教育、支持我们延续传统文化、支持我们的华文报刊。明年再见!
红梅 写于2019年8月6日